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下

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下)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性 大众传媒 公共性  (接上)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使命  赵:在当前中国传播学界中,市场自由主义

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下)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大众传媒公共性 (接上)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使命 赵:在当前中国传播学界中,市场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的话语,传媒经济学成为热点,定 —— 量方法受到推崇。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知识权力结构?你觉得传播政 治经济学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怎么样才能使传播政治经济学重新得到重视? 吕:今天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有强烈的焦虑。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人认为新闻无学,做新 闻理论的人也觉得没有前途。党报理论已经过时了,西方的客观性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 甚至公共领域理论,也介绍得差不多了,专业主义也被讨论了一阵,再往下 怎么走不知道了,看今天新闻理论方面的论文,翻来覆去就是这么一些词。今天的新闻教育 不教学生如何分析社会和确立自我,由文人办报传统而延伸的人文素质训练和社会理想教育 “” 也几乎荡然无存,让位于对传播学社会科学方法的崇拜。而秉承美国实证主 “”“” 义传统的传播学,在八十年代中期通过把新闻客观化为资讯, 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传媒的市场化铺平了道路。今天传播学最大的忧虑在 “” 于如何成为被认可的学科,传播学像个十字路口,不够自治,不能形成自己 的道统,无法划地为界,别的学科可以随意进入,而我们却进入不了别人的学科,所以这个 学科本身有合法性危机。但是,中国新闻改革的市场化推进的历史却正是由这样的新闻传播 学界提供合法性支援的,回顾一下,就可以看到其互相配套的关系非常清晰。只不过,新闻 传播学界的这个取向并非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这个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所确定的,那 就是对新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认同。今天,学界热衷于从市场和技术的角度讨论新 媒体、媒介融合等,但其前提恰恰是传统媒体完成了其垄断和再封建化的过程,是传统媒体 在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才是网路上草根民主得以崛起的原因。是网民的民主需求促使了技术 的发展,而不是相反。这其中,专业主义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南方周末》 的变化来看。《南方周末》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明确以底层关怀来竖立自己品牌。它成功 “” 地建立起弱势群体代言、媒体良心责任与市场的正相关的关系,并因此成为 中国新闻改革最高扬的旗帜。他们论证说,正是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才为这些寻求正义的声 “” 音提供了可能,市场可以抵制专制,使我们走出国家全能主义。但是,这背 后的重要因素并不被追究,那就是正是由于激进市场化改革,才使得九十年代中后期社会分 化骤然加剧,社会悲情意识崛起,底层成为社会问题爆发的焦点,使《南方周末》的成功得 “” 以可能。但是今天,市场化导致的权力重组大势已定,专业主义便开始谈社 “” 会秩序,谈社会规则和政治规则的重建。他们开始自我背叛这种底层关怀, “ 他们说这是新闻民粹主义,是迎合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的不满,现在该从这种社会 ”“” 对峙中走出来。所以,要转变成专业主义。他们认为当时的报导都 “” 不够客观,太情绪化,太主观主义,现在要写中性的符合专业主义的新闻, [5]“ 在这个意义上,新闻不过是一种行当。今天,的确可以看到中国主流媒体变得很 ” 中性,更多关注精英的问题,关注资本运作的问题,关注权力的博弈,但是这些资

腾讯文库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