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杨宜勇:怎样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三大内容。其中的“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都与社会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从这三大方面入手。创新“
杨宜勇:怎样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 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三大内容。其中的管什么、谁来管、怎 ” 样管都与社会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从这三大方面入手。 “” 创新管什么:形成国家与社会协调运转机制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 监督 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 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 民,切实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加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未来我国社会管理范畴的调整目标 是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管理要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必须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才能做 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要向基层倾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 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另一方面,必 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 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 策。 “” 创新谁来管:健全多主体构成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应由党委、政府、 社会组织和公众四部分组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 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 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党委领导主要表现为统筹兼顾,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实行政府负 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在建设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政府应更加 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建 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 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实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 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 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公众参与既有利于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得到群众的支持,又能有效 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依靠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是我们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 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依靠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也是 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形式。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主攻方向是:在全局性社会管理和局域性社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