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从图书编辑看期刊编辑
从图书编辑看期刊编辑就目前来说,图书和期刊仍然是传统出版物最主要的形式,是当今社会传播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之间有着很强的共性:从编辑主体来看,都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从图书编辑看期刊编辑 就目前来说,图书和期刊仍然是传统出版物最主要的形式,是当今社会传播思想、 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之间有着很强的共性:从 编辑主体来看,都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及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等方面的常识,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时代 里,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运用能力;从工作内容来看,都要进行选 题、组稿、审稿等编辑出版方面的业务工作。但是因为期刊和图书毕竟是两类不 同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体形式,从图书编辑的视角来审视期刊编辑,会发现后 者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和功能属性,是包括图书编辑在内的其他编辑不能轻易胜 任和取代的。为了论述方便,本文所指期刊主要是就学术期刊而言的。 一、期刊编辑的主体性更强 与图书编辑为作者做嫁衣裳相比,期刊编辑更像是为期刊做嫁衣裳,因为期 刊编辑是围绕一本期刊展开工作、根据刊物的宗旨和定位来组织稿件。虽然每一 期只能刊发18-20篇,但是期刊编辑却要在审阅大量文章的基础上挑选出有学 术价值和独特见解的、符合刊物发文范围的文章来。期刊编辑每天要审阅大量来 稿,这些稿件,不管是期刊编辑自己约来的,还是作者投到投稿邮箱的,抑或通 过专家推荐过来的,期刊编辑出于学术责任感,都要进行认真的审阅,用苛刻、 挑剔的眼光甄别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来。这也要求期刊编辑在选稿时要具备一双 “慧眼”,眼光要高、眼界要开阔,甄别挑选出符合期刊品质的文章。学术性、 创新性、符合刊物发文范围,这三者中只要有一项条件没有达到的稿件就不能采 用。所以,期刊编辑常常会遇到千方百计约来的好文章,因为与刊物发文范围相 去甚远而不得不退稿的情况,写退稿函也就成为期刊编辑工作的常态。相比较而 言,图书的选题界限要明晰得多,一家出版社的出版属性、一个部门的业务范围、 每位编辑的岗位职责,基本是明晰的、固定的。以笔者所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以 下简称高教社)为例,从属性来讲,高教社是以高等院校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 材为主要出版范围的教育类出版社,因此所设部门基本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学科大 类来划分和命名的,而编辑岗位更是按照为具体的学科来细分的。编辑策划选题 的主要依据是高校开设课程的类别和名目,作者也基本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大学教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