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11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考纲:太平天国运动考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纲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太平天国领导 集团的内部斗争的认识。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1851—1864)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 外部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侵略通过封建政府转嫁到人民身上, 直接原因:天灾人祸 思想条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 关系: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说明:拜 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的 理论武器。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过程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西征------天京变乱-----挽救危局 -------天京陷落 注: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5年 1856年 赖汉英 石达开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 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太平天国运动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 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2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1

腾讯文库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