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重点。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感受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二、课文预习

第六单元第课唐诗三首 24 一、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重点 。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感受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官至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唐代 (712—770),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们称杜甫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有《杜工 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及〃三吏〕《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 属 (772—846), 河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二】背景资料 《石壕吏》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唐肃宗乾元元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 叛军所占的 (758), 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形势发生逆转,唐军 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 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 (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著名的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唐肃宗乾 (761), 元二年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到了四川。后来在亲 友的帮助下,杜甫 (759), 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 料到了上元二年秋,大 (761) 风破屋,大雨又至,仕途多舛、衰老贫困的诗人长 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 篇。 《卖炭翁》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 人有自注云:" 《卖炭翁》,苦宫市也。〃皇宫所需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后来因 宦官专权,这一采购权也就被 宦官夺去了,常有一些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 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 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掠夺。因为 白居易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 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 炭翁》来。 【三】文体知识 歌 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 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 、《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 从中可以看出当 2

腾讯文库第24课《唐诗三首》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