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模拟题(二)

高二历史期中模拟题(二)一、选择题(共50分)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ii)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高二历史期中模拟题(二) 50 一、选择题(共分) 1. “……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 chii ()) ” 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 B. 起源于明朝中期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D. 受外来文化影响受宗法制的影响 2. “ 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 ”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的建议,其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 B. 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 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 C.D. 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3. "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 霸 ” 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 B.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D. 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 “”,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 “” 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 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 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 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5. “…… 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 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 ” 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 B, 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D. 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6.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 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 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 “”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7.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 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

腾讯文库高二历史期中模拟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