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 摘 要: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本文以光合作用的探究、dna遗传物质的确立、生长素的发现为例说明了新教材对生物科学史的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探讨 摘要: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 所强调的,本文以光合作用的探究、dna遗传物质的确立、生长素的发现为例说明 了新教材对生物科学史的重视,提出了生物科学史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课程探究 的支架、补充阅读的材料、课外活动的迁移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并分析 了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 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生物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 动态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同时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曲 折经历和成败得失,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 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本 文举例说明了人教版生物教材科学史的部分内容,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 科学史教育的策略和意义。 1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举例 1.1 必修一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分别介绍了五位科学家所做的工作。1771年英国科学 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更新空气;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绿 叶在光合作用中有淀粉的合成;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1939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 释放的氧来自水 而不是二氧化碳;随后美国科学家爱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探明了光合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