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历史教学反思
《戊戌变法》历史教学反思 康梁两个早年经历与他们的经历与他们的思想有一定关系。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课本中有一结论戊戌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进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该是本书最荒唐的一个结论,没有科学依据
《戊戌变法》历史教学反思 康梁两个早年经历与他们的经历与他们的思想有一定关系。有 必要向学生介绍。课本中有一结论戊戌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进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该是本书最荒唐的一个结论,没有科学依 据,不伦不类,违背归纳法推理原那么。 教学需要拿来主义,下面三篇文章对我启发较大。 《戊戌变法》一节中引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一段:“人人封 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 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这个材料 是教材上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好,甚至有人会用错。 拿到这个材料后,我们要加以辨析:梁启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 这本书的?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流亡海外。海内外舆论相当大局 部是指责康梁等人。在这种情况下,康梁等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辩 护,而且还想争取海内外舆论尤其是海外舆论的支持,以挽救光绪 皇帝。所以,在戊戌政变完毕后的两三个月内,梁启超就匆匆写成 此书。 这样特定的背景和写作目的,决定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梁启超的 这段话。梁启超之所以描述当时的形势是“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 书”,是想证明变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支持,是正义的。梁启 超之所以描述光绪皇帝“鸡鸣而起,日哺乃罢”,是想树立光绪皇 帝勤政、民主的开明形象。至于变法是否真的得到全国人民的支 持,光绪皇帝是否真正勤政和民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仅凭这段 材料我们还无法下结论。 那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份材料呢? 首先,我们能从材料中获取如下信息:梁启超认为当时变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