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新形势下加工贸易论文

新形势下加工贸易论文 一、理论背景 国外的研究成果比如ThomasR.Plaut和JosephE.Pluta(1983)对美国境内 48个州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工会化程度较低是吸引劳动 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KimHill和EmilioBrahmst(2003)以美国汽车产 业外资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主要因素仍是劳动力要素成本偏低和工会 化程度较低;Puga,D.和A.J.Venables(1996)论述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问题, 着重考察哪些产业会优先转移,以及各个产业发展的临界点等问题,并认为劳动 密集型产业会优先于其他产业进行转移等。 二、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生产要素分析 无论是对某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还是对某一产业兴衰变化进行分析,都离 不开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源、资本和 企业家才能等。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上这些要素已经不足以全面的分 析影响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生产要素进一步细化。美国经济学家 麦克尔·波特层对生产要素进行了重新划分,将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 这种划分将劳动细化为非技术工人和高级人力,更是将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机构 等影响现代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因素纳入研究范围,为分析产业变化和区域发展提 供了更加细化的工具。本文在借鉴这种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对中西部地区的要素 优势、劣势分析如下: 1.中西部地区初级生产要素优势分析。 (1)非技术劳动力: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来源于国际 市场对我国优势要素的需求,即主要以初级劳动力较低的要素价格和丰富供给为 基础的要素禀赋。可以预期,我国的加工贸易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为劳动密集 型。因此,不断寻找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节约劳动力成本是优化我国加工贸易的 根本。一方面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2011年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达70212.2 万人,占全国比重为43.7%3,其中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人 口数量仅次于广东和山东;同时由于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相对 较低,所能吸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如河 1

腾讯文库精编新形势下加工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