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
高二历史(考试时间: 9 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 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 频繁发生兼并战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 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黄宗羲 D.荀子 4、“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6、“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此话中提到的“他” 应该是: A.王夫之 B.李贽 C.顾炎武 D.黄宗羲 7、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 ‘工、商皆民生之 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结果 8、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 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 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9、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 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B.韩非子 C.朱熹 D.王守仁 10、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 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