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 【摘要】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堆枯燥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获取鲜活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 【摘要】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受教育者 获得一堆枯燥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 法去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获取鲜活的知识。怎样使个体的生命在有限历程 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主动探 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即学习中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应当探究与解决的问题。围绕“主动探 究”能力的培养,我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 总给如下,供各位同行探讨。 一、注重知识的溯本与求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 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是积极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尽可能充实和丰富历史和 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的欲 望。始终注意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 学生的思维卷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 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 知识,以至想“活”起来。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