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 第3课时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能力提升
第3课时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
第3课时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解析:选C。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 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 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 项错误。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 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解析:选B。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 点”的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 3.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 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 解析:选B。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 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 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