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供销联社职业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供销联社职业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说说“律师”韩 栋“律师”一词出现很早。汉武帝征服西域后,佛教
提到“律师”。 2022 年辽宁省丹东市供销联社职业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 试卷含解析 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英文为“lawyer”,法律翻译为“1aw”,为什么在意译时 “lawyer”翻译成“律师”而不是“法官”和“法师”呢?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法,古作“”,《说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去。”说明法能够主持公正,惩恶扬善。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法是公之于众的法 说说“律师” 典。律,《尔雅》的解释是律的本质,《说文解字》是讲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 韩栋 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律”多指具体的条文, “律”比“法”更具体。佛教中“律”多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 “律师”一词出现很早。汉武帝征服西域后,佛教就开始传入我国,一开始得来的全是 派。因而,律师是解释“律”的人。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 梵文佛经。汉恒帝时才出现汉文佛经,佛经中的借词、译词随之进入汉语系统。“律师”也 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并定罪的是“法官”。这也许就是现代汉语 是其中之一,《涅粲经·金刚身品》云:“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中“律师”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 这时的“律师”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是对通晓律藏僧人的 法、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区别只是在于时代。春秋末期,“法”字广泛使用,如李 称呼。佛经主要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 悝作《法经》,后来秦商鞅把《法经》的“法”改称为“律”,以后各代皆把“律”作为法 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称三藏经。僧人对佛经的习得各有 典名称,把“法”改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新律、晋泰始律、梁律、陈律、北魏 所长,水平较高的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称呼。“经师”主要是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 律、北周律、北齐律、隋开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今天,习惯上又改称“律”为 文的僧人,“论师”偏重于称呼精通“论藏”的僧人,“律师”则是通晓“律藏”的僧人。 “法”,然而,“法”字又有“法术”之义,“法师”多指后一义。 可见,“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并 一直延用至今。 由于“律师”意义较为单纯,“法师”意义多,加之国人的惯常思想,佛、道、巫皆可 称作“法师”,易产生歧义,所以在意译“律师”时舍“法师”而留“律师”。 “律师”一词发展到唐代,外延扩大了,不仅佛教僧人有“律师”的称呼,道士也可称 “律师”,《唐六典·祠部郎中》云:“而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 以上是现代“律师”一词的由来及演变。汉语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较开放的系统,汉语 其三曰律师。”直到清代,才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之为“律师”,与法律有了一丝联系。 中有些看似平常的简单词语,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如不细细探究,难免张冠李戴,只有溯源 但是,它还不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分流,理清脉络,方得真理。 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前后,变法 (选自《文史知识》2007牛第7期,有删节) 的中心人物和一些开明人士把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进来,汉语词汇中增加了大 6.关于“律师”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量哲学、政治、经济上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意译词“律师”,它才是今 天法律意义上“律师”的源头。律师源于古罗马的辩护人,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 A.“律师”词最早源于佛经,在汉武帝时期就进入了汉语系统。 并不收取报酬,这是现代律师的雏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律师成 B.佛教中“律师”是依律修行的教派。 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中国是在清末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才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