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复习:古诗词模拟训练题9道

一、阅读下面一首五律,然后回答问题。暮归山中蓝仁①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衡门栖鹊定, 暗树流萤乱。 妾孥候我至, 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 硫星隔河汉。【注】①蓝仁(1315—?):字静之,元末明

一、阅读下面一首五律,然后回答问题。 暮归山中 蓝仁① 暮归山已昏, 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 暗树流萤乱。 妾孥候我至, 明灯共蔬 饭。 伫立松桂凉, 硫星隔河汉。 (1315—? 【注】①蓝仁):字静之,元末明初诗人,一生不事科举,出仕的时间很短, 亦 没有任过高职,一意为诗,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 1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足月在涧”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B. 诗的颔联表现出诗人家境的贫寒,但他却不以为苦,表达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C. 全诗采用浓艳的笔触,隐晦含蓄的基调,移步换景的方法,有浓厚的田园风味。 D. 全诗所写之景和所叙之事,都发生在山中“暮归”之时,很好照应了诗的标题。 1 .C (C 项错误在于“浓艳的笔触,隐晦含蓄的基调” 一语,全诗并无过分渲染的词语, 并 不“浓艳”;意思也很明显自然,并不“蓄”,实际上,全诗采用的是疏淡的笔触, 明快自 隐晦含 然的基调。 ) 2 . 这首诗描写的是是一幅什么样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3 .① 这首诗写作者山居的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 排了 园风味。②诗 晚暮归家、陋室凄清、家人团聚、仰望星空等四个平淡的生活场景,反映出诗人复杂的 内心世界, 流露的生活旨趣。③既有对山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 哀愁,透露出山 出恬淡间恬淡 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思相合 (意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①,楼高不见聿台蹈■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①游冶处:指歌楼妓院之处。②章台:汉长安街名,非常繁华。后人以章台代指 妓女 聚居之地。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阙首句三个“深”字相叠,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处 境之“深 幽”。 B. 上阙“楼高不见章台路” 一语,写的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点明女主人内心凄婉、 空怨的 原因。 C. 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 一句,描写的是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这环境使女主人内 心十分 凄凉。 D. 下阙最后两句抒发了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表达出女主人心中一种无可 奈何的 感伤。 1 .C (C 项错误在于“描写的是当时恶劣的臼然环境”的说法。其实,这句诗写的不仅 是自 然环境,更主要的是女主人内心的感受。一个“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时间之久; 个“掩”诉尽女主人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 一语实则是感叹女子的容颜易逝。) 2 .有人说,这首词,景写得深,情也写得深。请从“深”的角度,对这首词的“景”或 “情” 任一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3 . 【景】 ①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读者先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 移过。

腾讯文库2023届高考复习:古诗词模拟训练题9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