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九下】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
【九下】 秋思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 “雁去”紧承“秋来”,“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四面边声连声起” 写四处回荡的音响。“千蟑里”点明“孤城” 的位置坐落于群山之 中;“长烟” “落日”写“孤城”的景色;一个“闭”字写岀“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这三句围 绕着“孤城”描绘了一幅迥异于中原乡土的“塞下秋来”的荒凉画面。 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句转入抒情。在羌笛悠悠、寒霜满地的边塞,人们夜不能寐,将军头发白了,战士流下思 乡的眼泪。 全词苍凉 悲壮,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 所具备的报国 【鉴赏】 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 1 .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 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 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 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2.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 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 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 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 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 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 •典故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勒石燕然一一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 功而返。词人在这里正面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 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 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 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 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 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 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 道理的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6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7. 全词上阕极力表现 边塞秋季风光的 “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 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 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 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 归期的感慨。 (2) 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 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 场之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