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族称考文化研究论文
“中华民族”族称考_文化研究论文 中国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 发展 也经历了数
“中华民族”族称考_文化研究论文 中国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 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 发展 也经历了数千年的 演变。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 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 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 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 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 历史 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 “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 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 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 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 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 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 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 秦文献 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 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 为开篇。 舜名“重华”,唐代学者张守节撰《史记正义》,释“重华”为“目重瞳 子”,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种解释不合情理,难以置信。如果细究其 源,“重华”的“重”,是远古少昊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这个氏族在帝 颛顼高阳氏时代担任过部落联盟世袭公职“句芒”(木正,相当于今之林业部 长。见《左传·昭二十九年》)。重亦即舜所在氏族名称。“华”才是舜的名 字。 按照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 称。在舜建立国家政权后,人们沿袭古老的习俗,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 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华”。“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 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 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 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 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 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 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朝代名称, 也曾经作为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 《明史·外国真腊传》;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