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市场结构战略
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市场结构战略 市场国际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看,将中国市场结构置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市场国际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和中国市场
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市场结构战略 市场国际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看, 将中国市场结构置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市场国际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和 中国市场结构现状与市场国际化的不适应性,探讨在市场国际化条件下优化中国市场结构的 基本战略,这是本文论述的主题。 一、市场国际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引进外资、 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其结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因此,对外开放过 程实质上也就是市场国际化过程。而市场国际化对决定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市 场集中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国际化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规模经济要求企业的生产规模达 到一定水平,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增加。假如企业只在国内 市场上追求规模经济,就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1.国内资源可供量的限制。因为一国的资源往往存在相当程度的稀缺性,企业扩大生产规 模有可能因获取资源的代价太高反而使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甚至有可能根本无法获得所需 的大量资源。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就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所需的资源,以扩大生产规模, “” 实现规模经济。例如,目前上海宝钢所需的铁矿石9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等国,其规 模经济的实现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2.国内市场需求量的限制。在特定时期内,一国对任何产品的需求都是有限的,企业若一 味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往往会造成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迫使企业又不得不缩小其生产规模。 而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突破了产 品需求的制约。 3.国内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能力的扩大通常是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企业在扩大生产 规模时总是要采用效率更高的新技术。而一国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中,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就会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这对技术总体 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突出。企业通过国际市场引进高效率的新技术,提高生产能 力,就能较充分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总之,市场国际化突破了国内市场的种种限制,为企 业实现规模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存在许多不同规模和层次的 区域性经济组织,并大有继续发展之势,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将进入区域一体化、集团化新阶 段。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93年1月就宣布建立在12个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资本、劳务 和人员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并设想在21世纪中期,把欧洲经济区扩展到东欧和南欧的 “” 周边国家,把欧洲建成全欧洲经济联盟;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 “” 签署了《美加墨自由贸易协议》,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989年11月,亚 “” 太地区12个国家的部长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举行首次会议,组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