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读后感受
水调歌头读后感受 水调歌头读后感受(一) 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词,读完上阙,我不禁首先为词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
水调歌头读后感受 水调歌头读后感受(一) 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词,读完上阙,我不禁首先为词 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 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月色。 而东坡则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的位置,他在饮酒 赏月中,逸兴神飞,神游月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读到这里, 就不由让我们同样产生了豪迈的感情,深深地被词的意境所吸引,尤 其是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有使人 飘飘欲仙的感觉。中国文学史上,若谈起浪漫的想象,当首推屈原、 李白,他们在诗中常能不为世俗所羁绊,而能扬起长袖、高歌呐喊, 畅游寰宇。现在读到苏东坡的词,又使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形象。不过, 当我们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又感到东坡又胜一筹。 他虽然政治上也遭受过种种挫折,但还感到“人间”更为可爱,他这 种屡遭贬斥仍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更使我们感动。这正是苏词豪迈的 根源。这是他百折不挠精神在词中的体现。这一点在词的下阙中同样 可以体会到。 下阙中,作者一开始就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情景。 “转”、“低”两字充分体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更衬托出作者思念 弟弟-子由的深情,这也反映出了东坡在用词上的高超技巧。往下, 诗人并不是在词中洒泪哀叹,而是笔峰一转,用“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来劝慰自己,表现了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