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东汉佛教[修改版]
第一篇:01东汉佛教01东汉佛教 佛法东来——两汉、三国、西晋佛教佛教产生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 长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佛教逐渐与中国固 有的思想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01 第一篇:东汉佛教 01 东汉佛教 —— 佛法东来两汉、三国、西晋佛教佛教产生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长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中,佛教逐渐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三国、西晋时 期,是佛教初传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初传中土的确切时间,难以考定,目 2 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传入说。到后汉末期桓、灵二帝时代,由于西 域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等,由此译事渐盛,法事渐兴。此时的佛教首先是在宫 廷中流行,并且被看做祠祀的一种,混同于黄老之学。三国时期,戒律传入中国,开中土依戒律受戒之 先河;朱士行西行求法,是中国沙门西行求法之第一人。在佛经翻译方面,有康僧会译介的小乘禅学和支 谦译介的大乘般若学。到西晋时,佛教有了相当的发展,翻译佛经,弘传教义,建寺度僧,信仰佛教者逐 DONGHANFOJIAO 漸增多,其中,竺法护等翻译并弘杨的般若性空学,是这一时期主要的义学思潮。 6—53 系仗彿教怫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的古印度,开始主要流行于恒河中上游一带。至公元前世纪阿育 王时,佛教开始向印度各地以及周围国家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并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特 色的教派。佛教在传入中国内地之前,已在西域地区广泛流传。自汉武帝时代开辟对西域的交通以后, , 西域各国与中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从而为印度佛教的传入准备了条件。第一节佛教 的初传 一、佛教传入前后的中国社会佛教传入前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为怫教的传入和流行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首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东汉时期是佛教输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初始阶段。西汉末年,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各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靠篡 夺农民起义成果而当上皇帝的刘秀所建立的东汉王朝,代表的是豪强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东汉后期,政 6975 治越来越腐败。自汉和帝(年),汉明帝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右手握着两 :“?” 把箭,左手拿着弯弓,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明帝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 :“” 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一定是佛。于是,明帝 派遣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蔡愔等人从西域请来了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 “” 像经卷,用白马驮着还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 寺便成为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又一种说法。这一说法在古代佛教徒中流传最 为广泛。总之,汉明帝求佛法说,从其基本情节来说是比较可信的,但它只是说明印度佛教继西汉哀帝之 后继续向中国内地传播,而不能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佛教初传中国,应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帝时 19982000 期。目前,这一说法也为佛教界所公认。年佛教界举办了庆祝佛教传入中国年的纪念活动,正 说明了这点。第二节汉译佛典的产生佛教是外来宗教,它在中国的传播,是与佛经的译介紧密地联系在一 >; 起的。东汉末年以前仅有《浮屠经〉的口授和译者不明的〈四十二章经的流传此外有无经典,已不可考。 但到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不少古印度和西域僧人来到汉地,以洛阳为中心,译出大量佛教典籍。据 405474 现存最早的经录《出三藏记集》记载,从汉桓帝到献帝的余年中,共译出佛典部,卷,知名的 6>19239512 译者人;唐代〈开元释教录勘定为部,卷,译者人。初期的佛经翻译内容,可分为两个 系统:一是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禅数学,一是以支娄迦谶为代表的大乘般若学。人们一般以〈四十二章 > 经〉为中土佛教最初的译籍,又以《牟子理惑论为中土佛教最初的论著。 >> 一、《四十二章经和《四十二章经是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相传为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抵洛 阳后译出。汉明帝下令将它收藏于朝廷专藏图书的兰台石室,并为两人修建白马寺以居。这是佛教史上的 > 一般看法。但近代有学者认为,《四十二章经并非真正译本,而是汉人自己的撰述。如梁启超先生说,

![01东汉佛教[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uZavHiXOOV8nzhVz2oFt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