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论文(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2)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论文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 不对”等。 (2)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文章分几段?”、“各段 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等。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 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 学生们的心“窍”上。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准确切入,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 教材,抓住切入点,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 “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 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这 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就 解决了。再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时,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 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 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并急切 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 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 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1

腾讯文库精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