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前阅读材料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前阅读材料高考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大方面的考点演化为多种题型,绝大部分题型都与真正读懂一首诗有关。读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前阅读材料 “” 高考考点 :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两大方面的考点演化为多种题型,绝大部分题型都与真正读懂一首诗有关。读懂诗歌是做题的前提或 根本。 复习回顾 : 1、必修五:《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 2、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 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课前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说说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材料1——3中划线句子的意思。诗歌后题目供参考 (可以选作)。不会做的或不太明白的,请做好标记。 鹧鸪天晏几道 材料1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画堂春秦观 材料2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军城早秋严武[注] 材料3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唐诗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望江怨•送别 材料4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材料5

腾讯文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前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