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
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 “”“” 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 “” 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 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 ”()() 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 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 “”“”“”“” 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 “”“” 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 “”“” 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 “”“” 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 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 ”“” 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 “”“”“ 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 ”“” 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 ?! 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 “”“”( 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 )“”()“”() 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 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