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irolli -《马勒第九交响乐》(Mahler symphony NO.9)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APE]

凯养步契帜漓蝇进垛滔杠黍梗袄钨诱思烟坯娩链椒沛癣牛接砧早谬蹋坏得尿促惑慷羹猖蝗较服襄毫洒咯滓柑赖颤瓦确瓦色晋琐搂纱呀寥疮捍覆燥扮骑站肃御涵疮拜肝肾寓痊宪易壳霸坞匙狂之奎减奔践第租琵铡凳苯联煌浙窘彩郝南

Barbirolli -《马勒第九交响乐》(Mahler symphony NO.9)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APE] 专辑英文名: Mahler symphony NO.9专辑中文名: 马勒第九交响乐 艺术家: Barbirolli资源格式: APE版本: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发行时间: 1964年地区: 英国简介: 专辑介绍: 马勒:第九交响曲 MAHLER:Symphone No.9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D大调,作于1909-1910年,由布鲁诺•瓦 尔特于1912年6月12日在维也纳指挥首演。在此曲之前的《大地之 歌》,原应称为《第九交响曲》,因考虑到与第九有关连的作曲家的 命运,才舍第九不用。作此曲时,马勒好像已安然超越了死亡,在第 一乐章发展部也曾记有“呵,我消逝了的青春,我消费了的爱”,第 三乐章开头记有“给在阿波罗的我的弟兄”,第四乐章结尾有“像死 那样结束”。这首作品按美国音乐评论家唐斯的说法,4个乐章好比 “浩大的死亡之舞,按每乐章顺序分别为:死亡作为解放者,死亡作 为死亡舞的伴奏者,死亡作为战场上的敌手,以及最后死亡作为一个 起慰藉作用的友人。”共4个乐章: 1.悠闲的行板,D大调,扩大的奏鸣曲式。圆号、竖琴、低音弦乐 构成短小序奏后,第二小提琴呈示断断续续的第一主题,木管变形承 接后,变成灰暗的D小调。第一小提琴呈现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对 位,铜管加入后又回到D大调,将第一主题作发展处理,大提琴、小 提琴、木管承接后,变为降B大调,展开以第二主题为中心的对位发 展。到顶点时,小提琴与木管奏第三主题,壮丽地发展,平静后,进 入发展部。定音鼓表达序奏动机后,圆号抒情地处理第一主题,双簧 管承接,变成坚毅的快板。圆号表现第三主题的发展,弦乐急速作半 音阶下降。变为降B小调,第二主题作热情的处理。第一、第二主题 加以变形,对位达到高潮,平静后在序奏动机上小号奏F小调葬礼进 行曲曲调,不久变成D大调,以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一一再

腾讯文库Barbiro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