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教学模式
文学理论教程教学模式 目前,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的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该教程第一编导论提出: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并表示
17 第页共页 文学理论教程教学模式 目前,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的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主编)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该教程第一编导论提出:建 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并表示本书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如比兴、神思、 意象、滋味、情景、意境等都有所融合吸收。 应该说,该教材在中 国古代文论构建中国特色方面的努力在同类型教材中较为突出,不过, 该教材是如何吸收中国古代文论内容,古代文论在该教材中的地位究 竟如何?我想就这一问题,陈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古代文论在 《文学理论教程》建构中的作用。 1.横向结构上,古代文论知识的 全面渗透。 多年来,《文学概论》课程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 的知识体系结构,包含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 接受论和文学发展论等。这可以称得上是《文学概论》的表层横向结 构。国内的《文学概论》教材大都围绕这几个部分而展开编写。《文 学理论教程》即按此分为五编十六章。 而古代文论是古代文学理论 家对文学的看法,也涉及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 受和文学发展的种种看法,《文学理论教程》秉持建设中国特色文学 理论的宗旨,有意识地在每个章节对古代文论的种种思想作了吸收。 如第四章论文学的文化含义,提到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论文 学的审美含义提到了曹丕的"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陆机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