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本土化研究的公共管理:有限性、逻辑与基本关系
走向本土化研究的公共管理:有限性、逻辑与基本关系 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本土化研究方面出现了三种倾向,即“启蒙发端型”、“概念界定型”和“实证先行型”。其中,启蒙发端型侧重于公共管理研究什么和不研究什么、
走向本土化研究的公共管理:有限性、逻辑 与基本关系 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本土化研究方面出现了三种倾向,即 “启蒙发端型”、“概念界定型”和“实证先行型”。其中, 启蒙发端型侧重于公共管理研究什么和不研究什么、狭义概 念和广义概念的范围。概念界定型侧重于公共管理是什么和 不是什么,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的分析,基本价值的考证 和目标的确定。实证先行型并不主张在基本概念上争论,认 为这是一种无味的学术游戏,强调侧重点应该突出公共管理 案例的实证分析,譬如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市场化等方面 的问题,最终提出可供公共管理主体参考的方案。三种研究 并没有核心层面的冲突,但由此展开的学术争论日益彰显, 焦点集中在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与实证研究孰轻孰重,哪个 先行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对普遍意义上的公共管理论理解 不透彻、对公共管理解决公共问题的程度如何以及对中国公 共管理事实认识不清是主要原因。 一、有限性与普遍意义上的公共管理理论 肇始于伍德诺·威尔逊的古典行政学理论、密鲁布诺克 会议之后的新公共行政理念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公 共管理主义,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就其背 景而言,这种发展既是以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