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AAA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
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寻迹化感寺兼谈王维归依 周仲民 隋唐时期著名的终南山禅宗寺院化感寺,已在历史上凐灭千年,没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历代的蓝田县志既不能指示它所在的地方,也不知创始朝代和建成时间。一些全
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 寻迹化感寺兼谈王维归依 周仲民 隋唐时期著名的终南山禅宗寺院化感寺,已在历史上凐灭千年,没有人知道它 的位置。历代的蓝田县志既不能指示它所在的地方,也不知创始朝代和建成时间。 一些全唐诗、王维诗注乃至某些大学教材,更把化感寺误作感化寺,令人啼笑皆 非。其实王维的原作本为化感寺,与《旧唐书》和《高僧传》的记载是一致的,北 宋的《文苑英华》、元稹的《山竹枝》诗均记作此。至于如何变为感化寺,怕是后 来者因字生疑不经意的误改误传罢。 化感寺究竟在于何处,国内研究王维的学者大都认为在辋川王维别墅附近。笔 者为此曾苦苦寻觅。十年前入座省图书馆,翻阅文渊阁四库全书。那时没有电子 版,三天时间劳得人精神恍惚,行动迟缓,竟被急着下班的阅览室管理人员锁在里 面。幸好古籍室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要不然真得请“110”来帮忙了。人虽出了 个不大的笑话,但答案却找到了。 标明化感寺位置的史籍是唐道宣《续高僧传》。在卷13的《道岳传》中赫然 写着:“武德初年,从业蓝谷化感寺”,这是能确定化感寺所在的唯一记载。蓝谷 就是蓝水出山的河湾口至蓝桥的一段河谷,长约7公里左右。两岸峰峦交错,峭崖 对峙,倒有“峡流奔马,壁悬石虎”的万千气象。然而,正是这险要的地形却造就 了秦时开凿的蓝关栈道,成为直入荆楚的东南驰道,为后来的南北佛教交流提供了 便捷的通道。六朝时期佛教史上著名的蓝谷已出现了,到隋唐之际更是规模空前。 主要的寺院群落分为两部,一个是悟真寺,从山北河湾口延伸到橡湾以南。另一个 便是化感寺,它的具体地点毫无疑义,自然是蓝谷南部古称虎侯山俗言芦山北麓的 寺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