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万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万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城 市 中 的 礼 与 乐 刘 士 林 礼、乐与城市文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万向中学高二语文 2020-2021 测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 5――7 城市 中的 礼与 乐 刘士 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 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 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 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 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 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 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 “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 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 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 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 “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 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 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 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 “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 “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