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教学目标】1、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 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4、 背诵默写诗歌。【教学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 、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4 、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2 、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选自《诗经•郸风》 1. 介绍《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 经》, 305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篇诗歌,又称“诗三百”。《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 能演唱的歌 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160LI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头创作,具有浓厚 的民 歌特色。 105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根据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篇,多 为贵 族、士大夫所作。 40 “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周颂、鲁颂,共篇。”风”代表着《诗经》的 最 高艺术成就,与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 2. 介绍《郸风》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郸城村,号邪国。《诗经》 中 的《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郸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二、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 人民 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 参考。反映 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 会生活面貌的形象 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 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 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三、断句朗读 式微《诗经-邪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四、词语释义 1. 式微:天要黑了。式,发语词,无义。微,日光衰微,指天快黑了。 2. 胡:为什么。 3. 微君:微,(如果)不是。微君,如果不是为了君主。 4.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