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 写作方 法。 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 5 重点 .(1)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⑵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 作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 2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 后,老师 考考你们了 :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 写这个季节,你 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 自清先生所写的 《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 (1898-1948)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 塘月色》等名 1920 篇。 《春》大致写于年至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 淡的 19281937 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 希望,于是欣 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 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 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