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努金个人简介(1)doc

拉马努金简介拉马努金(1887~1920)Ramanujan,Srinivasa Aaiyangar 1914年在G.H.哈代的帮助下进入剑桥大学,和哈代共同研究。数年间成果累累。在堆垒数论特别是整数

拉马努金简介 拉马努金(1887~1920)Ramanujan,Srinivasa Aaiyangar 1914年在G.H.哈代的帮助下进入剑桥大学,和哈代共同研究。数年间成果累 累。在堆垒数论特别是整数分拆方面有突出贡献。此外在椭圆函数、超几何函数、 发散级数等领域也有不少工作。他有较强的直觉洞察力,常能预见某些数学的结 论,日后有许多得到了证实。191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9年因患肺结 核病被迫回到家乡,次年病逝。 主要贡献: 椭圆函数、超几何函数、发散级数、堆垒数论 天才之路 天才不可培养,也不易发现。 一般来说天才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才思敏捷型”,象棋大师就属此 类;另一种是“思想深沉型”,爱因斯坦无疑是其代表。无论哪一种,首先必须是 成功者才能为人所知,而成功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建立原创性理论的机会并 不多,所以换个时代爱因斯坦可能成不了爱因斯坦,海森伯成不了海森伯……这也 就是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一般对科学大师或象棋冠军并不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拉马努金就截然不同,似乎比较难以归类。他经常宣称梦中娜玛卡尔女神给 他启示,一早醒来就能写下半打子极为夸张的公式,这显然比速算家远为罕见。哈 代认为,拉马努金的高超技巧(不妨称之为“数感”),历史上只有欧拉和雅可比 才能与之相比。但是自高斯、黎曼、庞加莱以后,崇尚数感的时代渐渐过去,到 20世纪布尔巴基结构主义的崛起,数感被彻底埋葬。 所以,拉马努金本不该引起当时的数学家太多的兴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这是因为,比起前辈他的数感自有独特之处。他没有受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却独立 发现了3000~4000个公式。写给哈代信中的那部分,显然只是“冰山之一角”。

腾讯文库拉马努金个人简介(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