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个这样的老师 2教案 语文S版

一个这样的老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满的球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解读文本。本设计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不仅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

一个这样的老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满的球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解读文本。本设计以“怀特 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不仅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 来体会,还注重联系 “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来探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展开与文本 对话的过程,从而获得全面的感受与认知。 同时,教要立足于学。本课在整合教材和学生需求共同拟定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先学后教:学 生按照选择或自拟的学案自主探究,因需合作交流;教师因学习重点和学习态势引导共议,师生、 生生间碰撞交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文本内容的重组,为因学定教提 供可能,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建构。 【教学背景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 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 学生,这让他们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 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老师和教科书上说的,这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维方式的挑战。 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 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 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 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 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揭示课题。 1

腾讯文库六年级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