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8—4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组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8—4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 名称。 2.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 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 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什么叫做比? 2. 什么叫做比值? 3.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10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48页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测量出旗杆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出旗杆的长度。)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 2 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