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古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其艺术表现力可见一斑。深邃、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古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其艺术表现力可见一斑。 深邃、简洁、从容,古琴的表现力让听者为之动容、动情,幽深的情怀直达心底,激荡、 回旋。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因而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其余音绵长不绝。余音绵长不绝, 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 曲线。 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 连贯,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表现深邃、悠远和更强烈的震 撼力上,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的“走手音”却恰恰能弥补这样的缺憾,其造就的线 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从而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 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 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 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 的状态。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 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 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 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无论从琴歌、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古人喜抚 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 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 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而琴曲《潇湘水云》 等,则是借景抒情,暗示南宋王朝政治飘摇,琴人满腹担忧。 艺术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渊源,从古琴艺术中,我们可以轻松领略到中国传统美 学的特质所在。中国文人所崇尚的意境美、神韵美、品格美在古琴的艺术表现中一一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