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湘教版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侯”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侯”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 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 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2、会读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2、学会播报天气预报。 难点: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掌握预报天气技能。 三、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小田同学决定明天和同学一起去公园游玩,于是他查询了明天的天气预报(如右图),但他 却不知道该带下列哪些物品出行。聪明的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先思考,后回答,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2、如何描述天气状况?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尝试一个词描述图片 中的天气。 3、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指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二、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活动一』探究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1)阅读两段材料,分析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完成小题 材料一:小明同学记录了某一天的天气情况:今早9点,春光乍泄,阳光明媚;到了中午12点,气温迅速上升到 20℃,有些闷热;下午3点,天气突变,乌云密布。下午18点,狂风乍起,随后大雨倾盆,气温骤变,降幅达7~ 8℃;晚上21点又雨后转晴。 材料二:我们生活的株洲,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16-18℃ ,年平均降水 1400-1700毫米;这种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描述对象 时间范围 稳定性 (天气/气候) (长/短) (多变/稳定) 天气 长 材料一 多变 气候 短 材料二 稳定 (2)火眼金睛。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①风和日丽 ②四季如春 ③暴风骤雨 ④晴转多云 ⑤秋高气爽 ⑥冬暖夏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