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河边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河边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其社会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学院式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大众传播

国学的兴起是和价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主要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废弃了经典 山西省忻州市河边中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 等于斩断了根脉,造成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漂浮感。要连接上儒家传统的血脉,使其历久弥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新,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就不能不认真地对待“新国学”所标志的价值指向。由此,国学义理的诠释 较之传统文献整理的工作,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来讲,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选文有删改)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其社会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学院式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大众传播媒 8.对文中“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介的耸动效应和扩散力量,天下人皆知有国学,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哲学和国学是什么 A.新国学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期补偿中国哲学研究状况,是造成对峙的原因之一。 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处置呢? B.坚持民族精神立场的一方认为,必须关注中国文化之精神,尊重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 当下所说的“国学”,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对应着“西学”而得名的。在清末, C.坚持现代学术立场的一方认为,不应该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反对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 “国学”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通过整体形式上的中西划界来拒斥作为“本体”的西学。新 一谈。 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学院化的形式成为定局,国学研究被纳入到“分而治之”的学科体系当中。现代 D.对峙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已经“角色分裂”,学术研究与民族精神相互对立,无法融 化的“国学”研究,基本上是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这种书斋化、典籍化、材料 合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之中。 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有形式了。所以,“国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学”实际上扮演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化演进的中间角色,是中学向西学看齐的中介形式而已。现代 A.“中国哲学”儒释道的内容很难与西方化研究方法相对应,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因而人们越来越不 中国哲学研究同样也隐含了内在的双重含义——现代学术与民族传统。“中国哲学”所遵循的是西方 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 式的学术标准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科目,它的价值立场是中立的;但研究的内容又主要是儒、释、 B.目前学者更重视中国哲学的价值,普遍认为传统的国学研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 道之经典,这便很难与西方的体系相对应,在价值观上也强烈地表现出“民族性”的特征。近些年 C.现代化的“国学”研究,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呈现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 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就在于其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 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 种“冰冷”的研究方式,而特别强调所谓“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 D.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主要要做好对国学义理的诠释而不是文献整理工作。 到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去。 10.作者对“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根据 这样,具有新的时代意味的“国学”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的缺憾,强化 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坚持中国哲学作为民族精神之载 参考答案: 体的功能,就会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坚持中国哲 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 8.D 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 9.C 那么,要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是否就干脆彻底回到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的形态中 去呢?这恐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那样简单,至少“传统方式或所谓的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 10.不赞成。(1)传统学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2)事实上中 的中国哲学”,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传统学术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与文 西文化已深度融合,二者难以强行剥离;(3)国学不可能完全去除现代化,也不是要彻底回到传统, 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而不是泥古与守旧。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是不争 二者应该交互为用,并行不悖。 的事实,从形而下的器物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哪里没有西方的影子?如果一厢情愿强行剥离两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项,无中生有,“无法融合”在文中没有依据。 者,这种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甚或徒劳无功的。退一步来讲,国学也不是要回到传统的形态上去,因 为从理念到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掉现代化的印记,重要的是需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 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现代化的 势,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从而形成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合力。 ‘国学’研究,基本上是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可知,该项漏掉了“基本上”一

腾讯文库山西省忻州市河边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