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 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 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 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 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 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 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 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标点: 僧圆 泽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 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 “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 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 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