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摘要】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出杰出的古典悲剧,是中国历史上悲剧的典型代表作品。窦娥最大的悲剧,源于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源于元朝官僚制度的腐败。对《窦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出杰出的古典悲剧,是中国 【摘要】 历史上悲剧的典型代表作品。窦娥最大的悲剧,源于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源于元朝官僚 制度的腐败。对《窦娥冤》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从悲剧性质的界定、悲剧的题材、激烈 的悲剧冲突、悲剧的结局、悲剧的效果、典型化的悲剧形象这六个方面来探讨《窦娥冤》 的悲剧性。 悲剧性质 题材 冲突 结局 效果 形象 【关键字】 关汉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 “ 戏剧发展的基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 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 一悲剧性的表现 1.1悲剧的性质 在中国戏剧史上,剧作所体现的不同的作家的创作风格特征,要比体现的戏剧分类中 悲剧、喜剧、正剧的戏剧类型特征鲜明得多。但《窦娥冤》却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 鲜明的悲剧杰作。王国维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 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 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是从中国和世界戏剧史的高度作出的评价。对于“悲 剧”的定义,前哲时贤多有探讨。我认为最具权威和经典性是恩格斯和鲁迅的话。恩格斯 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所谓“有价值 的东西”,具体到《窦娥冤》中便是窦娥的生活愿望。戏里写了她两个愿望。 窦娥是人生苦难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成了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用来抵债, 做了蔡婆的童养媳,十七岁成亲不久,丈夫便亡故了。一个二十岁无儿无女的寡妇面对着 无边的苦难,“天若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这时她的生活愿望是:守节尽孝,用今 生受苦以修来世 。这是窦娥的选择,虽然这种选择有明显的时代局限——一个别剥夺了 谋生能力的弱女子,在重重封建道德的束缚之下,已经失去了为自己谋取幸福的能力和自 由了。但每一个人都应当有选择生活道路、决定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这种选择不妨害他 人,其他人便不能以任何借口加以干涉,强迫其改变。从尊重人的权利,顺从人的意愿角 度说,窦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有价值的”。窦娥 的这个愿望没能实现,被张驴儿和官府粉碎了。 张驴儿逼婚不成,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以此诬陷窦娥杀人,窦娥没有屈服,选择了 “官休”。这时她对官府的期望是:是非分明,执法公正。这是自从法律产生以来 ,人 们一直渴望实现的心愿,也是考察一个社会吏治明暗的唯一标准。窦娥的这个愿望被官府 粉碎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