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 1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考点解读】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耕作方式的演变(1)刀耕火种:清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 庄稼长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点】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考点解读】 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火种:清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庄稼长势好,缺点是地力下降。 (2)石器锄耕:耒耜是最早的松土工具,它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 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青铜中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4)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而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 (1)西汉:赵过推广的,要用两牛三人。 (2)后来,出现,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调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壤。 二、 小农经济的含义 11 .条件:()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2 ()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 ()技术保障: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要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4 ()政策保证: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含义(特点):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相 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的自然 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产生:春秋战国时期 4.影响:(1)积极:。 (2)消极:。 三、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模式:自给自足的、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 产的基本模式。 2.技术: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难点解析】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 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政治局势是否稳定、统治政策、治国思想、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 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 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开垦、产量提高、人口的增值、品种的增加等。 2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 1 ()政策因素。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对统 2 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科技推动。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 3 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人们群众的辛勤劳 动。

腾讯文库2012高一历史学案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2012高一历史学案 1本文由豆柴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考点解读】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耕作方式的演变(1)刀耕火种:清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庄稼长势好,缺点是地力下降。(2)石器锄耕:耒耜是最早的松土工具,它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青铜中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4)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而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1)西汉:赵过推广的,要用两牛三人。(2)后来,出现,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调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壤。二、小农经济的含义11.条件:()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普及。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技术保障: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要努力提高耕作技术4()政策保证: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含义(特点):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产生:春秋战国时期4.影响:(1)积极:。(2)消极:。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模式:自给自足的、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技术: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难点解析】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政治局势是否稳定、统治政策、治国思想、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开垦、产量提高、人口的增值、品种的增加等。2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1()政策因素。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对统2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科技推动。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3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人们群众的辛勤劳动。
【易混点拨】1.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标志着中国传统铁犁基本定型的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它属于自然经济,但不等于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5.小农经济具有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特点,还具有封闭性、落后性、分散性、脆弱性特点。6.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但不具备一定的储备能力很脆弱。【同步精炼】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①②③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B.①②④287.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件,大多为农30060%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余件,其中农具范占以上,出土铁农200635%具多件,占全部铁器的.。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B.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3.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再现CD“”.统治者重视农业.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4.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BC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连续性.脆弱性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6.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7“…….《广东新语》中说:澄海山中有(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下列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