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马家窑——乔举平
身边的马家窑 乔举平 马家窑不远,就在甘肃临洮县城西南的洮河岸边,从我家的阳台就可以望见那一片起伏的
身边的马家窑 乔举平 马家窑不远,就在甘肃临洮县城西南的洮河岸边,从我家的阳台就可以望见那一片 起伏的山岗,和周围的山野没有多少区别,裸露着赭红的山体,生长着淡淡的荒草,山下的 村庄绿树掩映,日日升腾着人间的袅袅炊烟,洮河水宁静如练,在一旁万古流淌。 就是这么一片貌不惊人的山水,却在历史长河的源头闪烁着不朽的光芒,积淀成了 人类文明的巅峰。马家窑文化,一个无比璀璨夺目的名词,让世人铭记和仰望。身边的马家 窑,让我感到了无尚的自豪和荣光。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马家窑遗址,凉爽的秋风吹来了远古烧制陶罐的气息,眼前仿 佛呈现出远古的一幕幕景象,那一眼眼依山而建的窑洞,炉火正旺,已经烧好的陶罐正在出 窑,炙手可热的样子。没有装窑的毛坯摊晒在土场上,满地的坛坛罐罐沐浴着阳光。好多赤 肩坦背的人在忙碌、在嬉笑,热闹了整片旷野。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巴麻峪沟口, 一九二三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 了发掘,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 , 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 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马家窑文化是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 秋天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马家窑的土地,是上午接近吃午饭的时辰,山坡下的村庄 静谧安详,许多人家的屋顶上升腾着炊烟,慢慢随风飘动,连成了一片雾霭,在蓝天阳光下 向更高更远扩散,像是托举着这片土地凝重的思绪。 村巷里有鸡鸭蹒跚而过,有犁地回家吃饭的老伯,肩扛着犁铧,手牵着牲口,牛脖 子上的铃铛发出金属的脆响,震颤了这个中午。这是世俗而宁静的家园,早在四五千年以前, 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刀耕火种,揉捏陶器,在山坡上的窑洞间点燃了文明的炉火。 沿着村边的沟沿往山上走,是一片寂寞的山坡,有千年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平坦处 有一块块田地,好些地里的玉米还没有收割,粗壮的玉米杆上结着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像是 健康美丽的村妇怀揣着可爱的婴孩,笑盈盈成群结队站在山岗上。 “” 国务院公布的马家窑遗址文物标志牌立于山坡间,表明我的脚下就是八十多年前瑞典地 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所在。 遥想当年,一个外国人远道而来,发现了这里的大量彩陶,大鼻子的安特生一定像 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般的欣喜,无数的彩陶被掠走,成了大洋彼岸的国宝,也让整个世界 一夜间知道了临洮的名字。 我立于石碑前,恍若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许多的采掘者揭开了地皮,看到了沉睡多 年的陶罐,一个挨一个躺在泥土中,完美圆润的造型、无与伦比的彩饰,让安特生惊讶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