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杨永胜《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杨永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 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 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 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 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向学 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通过数学课堂教 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 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学学科,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思想品德教 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真正的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恩格斯在《自 然辩证法》中也曾经深刻地指出,数学是“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在数学的知识 内容、思想方法中就隐含着丰富的辩证因素,是辩证规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数 学的学习和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在数学 教学中揭示各种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所隐含的辩证因素,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展现数学 思想、数学方法所反映的辩证原理,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 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着重在两个方面: 一、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概念开始于人们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对最简单的数与形的认识,整个数学也正是 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数学概念的发生以及数学原理的形成,是实践--- 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 逐步发展,进而形成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正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数学才有着 广泛的应用,才更有利于从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正确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律等大多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数学的概念、法则、 规律等的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应该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向学生展现这些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它们的用 途和适用范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例如,结合实(复)数的概念、平面几何、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等这些对知识发生过 程和应用的教学,突出实践---理论---实践等观点。 例如“复数”概念的教学,可采取如下方法: 1) 先回顾,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产生 了数的概念——自然数;实践中反复出现某种东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便产生了零;解 决度量中量不尽的问题,产生了分数;讨论无公度线段的比,产生了无理数,从而在数概念 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实数系统。 从自然数集到实数集几次数集扩充的规律:自然数(添进0)——正整数(添进正分数) ——非负有理数(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添进无理数)——实数。 2)这个认识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每次扩充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 (必要性),都新增了规定性质的新元素;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规律,在新扩充的数集内仍成

腾讯文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