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病症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近叶 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色晕坏。 最后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纹,而形成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病原 Xanth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病症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近叶 脉处 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色晕坏。 最后病 健交界处产生裂纹,而形成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 病原 称黄 色 Xanthomona campestris (Smith) Dovosen, 单胞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 0.3-0. 微米,两端圆,极生单鞭毛,无芽抱,有 荚膜,革兰 8X0. 8-1.1 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适温最高七, 最低七,致 24-289,387 死温度。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天,在枝条溃疡组 5HC10-13 织内,可存活年以上。 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翌 春病 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梅花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 溢出,借 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侵入, 潜育期 7-14 天。春季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全组织很容 易愈合,所以,溃 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以天即 死亡。气温相 10T319-28C, 对湿度七利于发病。该病一 般于月间出现,月发病 70-9057-8 严重。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 适宜, 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发 病重。大暴 雨时细菌易被冲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 般年份在春秋雨 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月份扩展缓慢。 该病的潜育期与温度 有关:温度潜育期天,天,天。树势强 25-26C4-520℃ 919C16 发病轻且晚,树势弱发病早且重。 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