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
可知道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 3.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1.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 B.适时增加肥力 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C.提倡精耕细作 A.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D.善于积累经验 B.开始纠正“文革”的错误 参考答案: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C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强调劳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 参考答案: 个方面,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勤谨,则亩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 A 壤只要对症下药”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积 本题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法,题干属于改革开放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目的就是改革和生产 累经验,故D项错误。 力不相适应的环节,以便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应选项;项错在开始纠正;材料体 A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现不出对外开放的战略,故项错误;材料信息建立农村基层民主,故项错误。 CD 【名师点睛】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 2. 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 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 4.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 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 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B.《天津条约》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C.《北京条约》 ②铸造业兴盛 D.《马关条约》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 ④居民重视风水 A A.①②③ B.①③④ 根据材料可知,“租界”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南京条约》及 C.①②④ 其附约的相关内容已经涉及“租界”的内容:外国人具有居住及租地等特权,故A项正确。《天津条 D.②③④ 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意 参考答案: 不符,排除B。《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 C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 法。材料中文字大体含义是明代宣德年间广东佛山铸造业兴盛,为了不影响宗庙祭祀和风水,从事铸 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意不符,排除D。 造业的梁文慧与霍佛山将铸造地迁往他出,由此可以看出 ①②④三项表述符合题意,③项含义材料并 【点睛】 未体现,故答案选C,ABD三项组合错误。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信息“三不管”“租界”,结合近代史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材料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