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学科教育论文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学科教育论文“主动回答”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老师点名,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式。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很少,尤其是到了高三,文科班的学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学科教育论文 “主动回答”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老师点名,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一种 方式。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很少,尤其是到了高三,文科班的学 生更是如此。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老师对答错学生的 态度不是很好,使学生有种畏惧心理,怕自己出错;(数学)一轮复习课老师为赶 进度,担心学生回答出错而浪费时间,索性不愿意学生回答。二是学生方面,会的 同学因为别人不回答,自己回答次数多了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所以久而久之班上 没有这种氛围也不愿意主动回答;当然也可能文科班女生多不如男生活跃,基础不 好,会的同学也不多,不会回答。如果数学一轮复习课堂没有很好的氛围,课堂变 成老师的“一言堂”的话,那复习效果将是低下的。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自 己得反思,所以本学期尝试以“情感投资”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变数学 课堂的氛围,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做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情感投资”是指课上鼓励学生多主动发言(不点名),对答错的同学也要表扬,即 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无后顾之忧;课后与学生多交流,拉 近和他们的距离,培养感情。“激励机制”是本学期我重点做的一项措施。即用制度 来“强制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三文科数学早就进入一轮复习,复习不是把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知识的 同时要求学生在方法上要有提升。所以更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否则学生 只能“温故”而达不到“知新”。“主动回答”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 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有成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所 以很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很多知识已经学过在难度上为“主动回答”提 供可行性,其实很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只是缺少“氛围”,所以在情感上提供 可行性,再加上我用“制度”来保证“主动回答”的实施的可行性。 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制度化的内容 之所以采取“制度”来“强制”学生主动回答起先真的是有些无奈,刚进高三的时候, 或许学生对我太过熟悉,没有新鲜感;或许我教的文科班基础薄弱;也或许女生较 多,总之学生课上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主动站起来回答了,课堂 气氛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在班级制定了如下规定:(1)班上每人在一个月内(数 学课)必须主动站起来回答至少2次问题(无论对和错)。(2)把全班分成8个小 组(我正好利用学校的国家课题“生涯规划”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同学回答的次 数总数加以累记。由课代表每天做好记录工作,老师签字确认。(3)个人未达到 2次者,要受到“惩罚”(在全班表演节目),小组累计总数最多的,小组可以得到 小的奖励(譬如笔记本,数学复习资料等)。一个月算4个星期,每个星期6节 数学课,每节课5个或以上的数学问题,班上50人差不多每人回答2个问题比较 合理。如果没有“惩罚”机制,有些学生就不愿意回答,现在要考虑是受“惩罚”还是 主动站起来。 在可回答与不可回答的同学则很多为了逃避“惩罚”,都不得不回答了。奖励也是为 主动回答次数多的小组几个人一种小小的鼓励,让其有不断上起来的勇气和动力。 制度化下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优势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施,我的课堂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思路明显比以前活跃,学 习也越来越积极主动,师生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我教的也越来越轻松,当然 很多人听课也不觉累,成绩在期中考试进步了很多。总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种模式优势在哪?其实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激励机制”,高中学生很多 要面子,(不愿表演节目而觉得“出丑”),或者也有好胜心(为自己的小组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