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利工程建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水利工程建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正在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实例。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

从水利工程建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正在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与自然 的关系。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实例。随着近代工 关键 业的发展,人类的意识有所偏离。重新认识古代经验,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 词 :水利工程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关系总述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已经从过去的“自在自为”关系(人完全依从于自然的 关系)转化为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对象性关系,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自然也不再 是过去的“自在的自然”,逐渐演变为“人化的自然”。简单来说,现代的自然是被人类 逐步改造过的自然,是人类自以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 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强势的参与改造自然的活 动。即使在现在的社会,强势的人总希望社会按自己制定的规则运转,所以这一点很容易 理解。但是在一定的“实践成果”鼓舞下,人类开始过于高估自己在自然中的定位,把自 己看成了自然的主人。而实际上,人类的所有活动,甚至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或多或少 受制于自然。我们首先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下去。由这一点出发,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 要转换出发点,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改造自然使其更符合人类发展之前,更首先要想到自 然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毕竟,自然已经平等的赋予了我们生存繁衍的条件。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在不对自然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对自然进 行改造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克制人类的过分需 求,不再把自然仅仅当成人类的资源库、能源库和垃圾库,而把它当成有生命力的有机 体。中国水利工程历史概述 谈及中国人改造自然的历史,不得不提及中国人最擅长的水利工程中的大型公共工 程,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都江堰工程就是其中的 优秀代表。实际上,古代中国对治水也存在两种对立的学派,分别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两种 关系。一种看法主张筑高堤,限制和压迫自然;另一种看法主张浚深槽,让自然自行其 道,甚至如果有必要,可以帮助它返回其道。其中后一种说法正是中国主流文化儒家和道 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不违反自然,顺乎自然,在这样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使其为人类 造福。大禹治水 中国人最早听说的治水成功案例恐怕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了吧,相信很多人对“三 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都不陌生。帝尧时期有特大洪水,先派鲧治水,鲧用堵塞的方法经 过九年未能制服洪水,为尧所杀。因此他也被看做是坝、堤或墙的发明者。后来派鲧的儿 13 子禹治水,采用疏通的方法,挖深河道,将九条河道引入四海,经过年治水成功。从这 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很早就有了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表现在改造自然的态度上 就是顺从大自然的规律。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中国水利工程中另一个中外著名的案例就是前文提到的都江堰工程。其规模宏大、布 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 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 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硕果仅存的奇观。 3403000 都江堰建于岷江之上。岷江是长江支流,上游公里水程,海拔下降米之多, 因此水流湍急。到岷江中下游,流经成都平原,流速缓慢。同时,岷江水量丰富,降水集

腾讯文库从水利工程建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