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1)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 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 口增长的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 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 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 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 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 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 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那么在经济上会制定和实行怎样的政策 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统治 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 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 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 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 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 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 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 1

腾讯文库七年级历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