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八义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八义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社科文阅读(10分)                            以史为鉴,鉴什么?

想,因为水还是最基础的。但归根结底,水的功用是什么呢?是为了承载上面的皇权宝座。能够明白 江苏省徐州市八义集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 2021-2022 这一点,重视民众这个基础,就算明君了。但后来因为在皇宫里呆久了,皇二代、皇三代以后,连这 解析 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了,习惯于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以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一意孤行,结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果起了风浪,把船给掀翻了。无论如何,最终着眼点是巩固一家皇权的统治。 1. 社科文阅读(10分) (节选自泽资中筠《革新中国传统历史观》) 以史为鉴,鉴什么? 1、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史书里的“异类”,下面所列的各项原因中,如果必须排除一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 项,则选择( ) 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 A、司马迁著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不是为皇家服务的。 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 B、他没有对武功赫赫的汉武帝写什么好话,没有为他歌功颂德。 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 C、他为各种各样的大小人物列传,如同在写一部生活史。 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谁最该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他的谋士、帝师 D、他对各种人物,按自己的标准评判,寄托自己的怀抱,不按统治者的意愿编写。 的职责就是教给皇帝如何保住这个皇位,老百姓是无权参与,也无能为力的。所以历史首先是写给皇 2、下面根据本文原意进行的推断,与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 帝看的。中国的二十四史只有第一部《史记》例外,是异类。尽管司马迁本人的职务是史官——太史 A、二十四史中的其他二十三史,体例和写法虽与《史记》酷似,但成就却远不及《史记》,作者 公,但他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他的心胸 的写作目的偏俗,当是重要原因。 非常博大,包含整个他目光所及的世界,要找出规律,不是为了汉朝统治能够永远持续。所以他胆子 B、《资治通鉴》是一部为皇家服务的著作,作者希望以此书资助皇帝洞悉历史朝代兴替的规律, 很大,一直写到当代。他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武帝本纪》他也写出来了,而且对武帝没什么好话, 从而吸取教训,稳保大宋江山永固。 并非歌功颂德。要是看《史记》的《武帝本纪》,对汉武帝得不出很好的印象。而且《史记》还有点 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看似民本思想的体现,其实不过是皇家总结出的永保一家皇权的宝典。 像布罗代尔所提倡的写生活史,给各类人都写列传,包括《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货殖列 D、历史上一些末代皇帝因生长深宫,掌握生杀大权,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为所欲为,虽然明白 传》,等等。中国人历来是轻商的,但司马迁给商人也写列传。还有酷吏、廉吏、循吏,都分别列 载舟覆舟的道理,仍不免导致皇权终结。 传,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里的一个异类。是为记录史实, 3、著写史书,通常的使命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作者认为在措辞上,“兴替”和“兴衰”有 也是寄托他自己的怀抱,不是给皇帝看的。但从此以后,包括《汉书》,历代所谓“正史”,也是官 着很大不同,请结合原文意思,谈谈“兴衰”和“兴替”两词内涵的差异。(4分) 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 参考答案: 没有列入二十四史,却是最权威、最重要的一部编年通史干脆就叫《资治通鉴》,顾名思义,目 1.B(对汉武帝的态度,包含在“不为皇家服务中”) 的鲜明,是帮助统治者如何巩固统治权的。作者虽然也姓司马,但司马光与司马迁的角度非常不一 2.D(“虽然明白载舟覆舟的道理”,错。原文里有“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了”) 样,他在《资治通鉴》的最后附有一封给皇帝的信,大意说我所有的精力都已经放到这里边了(按: 3.“兴替”,指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被别的朝代替换;“兴衰”,指朝代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兴旺与衰 这部通史写了19年,当然有一些助手,所有助手的名字也在上面,包括校对的、刊印的,但是司马 败。(释义) “兴替”,是站在某一家统治者的角度看历史,是为皇家服务的思想意识;“兴 光是主要编撰者),此书是在宋英宗时奉命编写的,完成时已经是宋神宗当政了。他请当朝皇帝好好 衰”,是站在民族或民众的角度看历史,脱离了家族色彩。(区别) 读一读这部书,并明确提出,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有什么样的规律,宋朝应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持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续兴旺下去。说穿了,历史著作的最高目标就是如何使皇朝能够千秋万代永存下去。为达巩固统治的 目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得民心。所以得民心是手段,不是目的。就是说民众的需求和他们的福祉,是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必须要顾及的,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不顾及,但这是手段,目标是为了维持王朝。就像唐太宗那句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 脍炙人口的话:民可以载舟,可以覆舟。民是水,舟是皇权。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 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

腾讯文库江苏省徐州市八义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