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A.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B.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 C.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容。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 D.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 A.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 B.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 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D.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 A.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 B.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 C.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任。 D.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国。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参考答案: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 1.D2.A3.B 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 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错在“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 养”,原文第一段有“……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 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 B项,“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与“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不构成因果关 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系,因为原文第一段有“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C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 项,“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错,以偏概全。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如 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 “谨”“信”“仁”都是。 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 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 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 换概念等等。 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 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 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之间关系的阐述”错误,根据第二 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段内容,应该是引出父母与子女之间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关系。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