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1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 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1971年中国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重大事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作 用。理解中美、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重大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外交政策中的“发展变化” 与“坚持不变”的外交原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 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 让学生回忆总结,1840—1949年间,中国曾遭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 不平等条约。由此,得出旧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外交史”的结论。然后提出:新中国 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来扭转外交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提出的? (1953年12月)(周恩来当时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 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哪些国家的赞同?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