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全安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全安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中的认识论意识形态汉
但是它的最终消失有赖于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种族和族群为中心的框架,该框 年四川省内江市全安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 架应建立在对人类共同的人性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一旦从汉学主义中解脱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出来,研究中国的学术将以西方理论作为参考框架来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状况,这就必然会 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出现真正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产生对中国不带偏见的知识,而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真正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解、欣赏和尊重,由此促进与中国的和平与和谐,进而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中的认识论意识形态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知识体系,产生于13世纪以来西方建立全球系统——全球化的企图。 汉学主义首先是一套集各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于一体的隐性体系,它由西方构 16.汉学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的意识形态”,存在着哪些不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 建并运用在西方与中国的接触时处理一切有关中国的事务和阐释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是超 括。(6分) 越汉学和中西研究领域的一种国际现象。汉学主义还可以被理解成对西方视角的回应、反 应,或是接受、采纳和内化,以及对由西方产生的关于中国知识的消化吸收。汉学主义的主 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构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认识论的意识形态,它主导着现代世界看待中国的 17.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说说走出汉学主义将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6分) 方式,由此产生了一套研究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的特定模式。因此,汉学主义大致也可以 适用于西方对其他非西方国家和文化的知识生产过程。 在知识层面,汉学主义旨在将中国及其文明纳入他们已有的人文知识系统和普遍历史的 参考答案: 系统之中。在西方对中国和中国文明产生的误解和错误描述的学术研究及公众认识中,只有 15.首先交代汉学主义产生的原因;其次从两方面论述汉学主义的实质;最后论述汉学 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信息错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西方生产中国知识过程中的认识论问题。 主义的作用。(每点2分) 汉学主义另一层面的特征是对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理想化和神秘化。其渊源可追溯到马可?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题,一是要逐句分析句子内容,然后加以 “” 波罗时代,以及一些基督教传教士和思想家。到了现代,将中国理想化的倾向从未完全消 整合;二是要抓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本段中的首先还可以因此等。 “”“”“” 失。在颂扬中国文明的学者中,罗素具有代表性。由于对西方文明和对“一战”的灾难性后 16.①汉学主义对中国和中国文明存在误解和错误描述;②汉学主义对中国和中国文明存在 果感到失望和震惊,罗素向东方寻找人类的未来之路。他将中国和西方生活态度上的差异简 着理想化和神秘化的倾向;③汉学主义建立在以种族和族群为中心的框架之上,对中国和中 化到“中国人追求享受生活,西方人追求统治自然和同胞的权力”。这种二元对立将中国和 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偏见。(每点2分) 西方的复杂性作了过度简化。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由第二段的第2句、第三段的第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汉学主义是建立在主要包括西方霸权主义、普世主义、文化相对主 1句和末段“但是它的最终消失有赖于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种族和族群为中心 义、认识论的殖民化和逆向族群中心主义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作为认识论,汉学主义是 的框架”“产生对中国不带偏见的知识”等语句可归纳概括出三点答案。 看待中国和世界的总体方式,是由西方学者和非西方世界在认识中国时所持有的一系列观 17.①出现真正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②产生对中国不带偏见的知识;③真正了解、欣赏和 点、信仰、态度和价值的总和,因此,汉学主义应该在概念上定位为“认识论的意识形 尊重中国传统和文化;④促进西方与中国的和平与和谐,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答对一 态”。 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四点得6分) 汉学主义并不只是仅仅关于中国知识生产的思想范畴,甚至呈现出一种内在化、由自我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干已明确答题区间,抓住文章结尾相 施加的认识论的殖民化。因此,走出汉学主义,对其逻辑和原理的把握是超越它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