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 审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 审批: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制度 2.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 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3.《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营丘。”这段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 来研究(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 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 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 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7.“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8.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 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 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 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1.我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①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谏正皇帝过失 ③整顿吏治 ④防止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4.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1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腾讯文库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